close
重慶加快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取得明顯成效

原標題:重慶加快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近年來,重慶深度融入國傢戰略,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 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拓展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臺、完善開放口岸、壯大開放主體、優化開放環境


原標題:

重慶加快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近年來,重慶深度融入國傢戰略,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 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拓展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臺、完善開放口岸、壯大開放主體、優化開放環境,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全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取得瞭明顯成效。2017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508.2億元,增長8.9%,自5月外貿進出口增速由負轉正以來,保持回穩向好態勢;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61.3億美元,增長26%;實際利用外資101.8億美元,連續7年突破100億美元,列全國第九,中西部第一;對外直接投資15.3億美元,列中西部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外貿進出口2288.3億元,同比增長11%,增幅比全國高3.1個百分點左右;其中出口增長13.8%,進口增長6.5%;進出口總值排全國第11位,西部第2位。服務貿易進出口10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42.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13.1億美元,增長28.6%,排名全國第9位、中西部第1位;對外直接投資7.8億美元,增長27.1%。

一、開放通道不斷完善。一是長江黃金水道作用進一步強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果園港、珞璜港、龍頭港和新田港 一大三小 的長江港口體系,內河航運要素聚集能力全面提升。建立滬渝外貿集裝箱 五定 快班輪三峽船閘便利化通行機制,深化滬渝兩地航交所戰略合作,果園港啟運港退稅政策正式獲批,重慶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集裝箱。二是中歐鐵路(重慶)通道功能進一步拓展。在全國率先運行國際行郵班列,積極拓展國外分撥點,擴大適載貨源種類和輻射范圍,實現班列常態化運行。今年已開行班列400餘列,累計開行突破2000班。三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建設不斷加強。成功列入國傢 一帶一路 項目庫予以重點支持,與新加坡共同推進。今年3月,成功開通渝新歐越南國際班列,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 渝黔桂新 南向鐵海聯運通道、重慶-東盟國際公路物流大通道、渝新歐越南班列等為核心的南向通道體系基本形成,打通瞭重慶南向出海通道。四是航空樞紐加強建設。依托江北國際機場,積極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正式啟用,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擁有3座航站樓、3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開通國際航線72條。

二、開放平臺不斷豐富。一是平臺體系更加完善。榮昌、永川高新區獲批為國傢級高新區,江津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全市初步形成 1+2+7+7 的國傢級開放平臺體系( 1 指1個國傢級新區即兩江新區, 2 指自貿試驗區和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第一個 7 指7個國傢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第二個 7 指3個海關特殊監管區、1個國傢檢驗檢疫綜合改革試驗區、3個保稅物流中心)。二是平臺功能更加夯實。獲批開展貿易多元化試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國傢自主創新示范、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等重大改革試點。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涉及的151項試點任務已落實122項,探索形成13個創新典型案例,34個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的案例6個,全國首創的制度創新成果11個。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爭取到國傢有關部委支持的創新舉措57條,新加坡政府對等支持的政策11條,完成首傢企業赴新上市。三是平臺引領作用切實發揮。兩江新區內陸開放核心功能逐步顯現,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比重接近30%。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和團結村鐵路保稅物流中心進出口總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60%以上。截至2018年6月底,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註冊16985戶,占全市比重9.2%,註冊資本總額1375億元人民幣,占全市比重13.5%。其中新增外資企業註冊293戶,占全市比重22.1%,註冊資本22.4億美元,占全市比重13.1%。重慶自貿試驗區引進項目1169個,簽訂合同(協議)總額4046.5億元人民幣,獲中央改革辦和商務部肯定。

三、口岸功能不斷強化。一是口岸空間佈局優化。建成18個口岸和具有口岸功能的場所,其中7個口岸,11個具有口岸功能的場所,5個口岸開放項目納入《國傢口岸發展 十三五 規劃》。二是口岸功能切實發揮。建成16項指定口岸或口岸拓展功能,包括汽車整車、冰鮮水產品等8類特殊商品進口指定口岸,江北機場5項特殊功能以及保稅區內3項口岸拓展業務試點。三是建成國際貿易 單一窗口 。於2017年10月底正式上線運行,並實現瞭關區全覆蓋,企業申報錄入項從184項縮減為84項,形成 六個一 特色(一次提交、一口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一鍵跟蹤、一網服務),初步實現四通目標(申報直通、系統聯通、信息互通、業務暢通)。四是通關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三互 大通關改革持續推進,口岸查驗部門持續推進通關通檢一體化。實行7 24小時通關保障,口岸通關模式更加高效便捷。

四、市場主體不斷壯大。一是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鞏固傳統制造業集群規模優勢,增強集群內企業優勢互補,不斷提升 重慶制造 質量效益。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打造新的加工貿易產業集群。制定服務貿易重點領域指導目錄和重點企業培育目錄,出臺服務貿易特色產業園管理暫行辦法,積極培育服務貿易品牌。二是精準招商 引進來 。全面推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國別產業園建設。全市各類外商投資市場主體超過6000戶,在渝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79戶。外資更多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利用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是開拓市場 走出去 。不斷完善 3+N 等政策體系,支持市內企業開展海外並購和反向投資,長安、力帆等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在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投資建廠。出臺規范企業海外經營行為實施意見,大力強化 走出去 風險防控,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五、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優化監管政策。出臺14項出入境配套政策措施,促進高端人才引進。推進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為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境內外業務拓展提供高效資金結算支持。二是創新政務服務。完善 3+N 合作機制,搭建 渝貿通 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試點外商投資 單一窗口 ,建立 一口受理、分工協同 的在線辦事平臺。建立定期溝通對話磋商機制和投訴協調工作機制,確保招商引資各項承諾落地兌現。出臺《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服務工作方案》,初步構建起跨境電商 互聯網+質量安全 後市場監管體系。三是改善人居環境。狠抓城市品質提升,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配套完善國際社區、國際購物中心、文體設施、公共交通體系等生活設施。對53個國傢施行 72小時過境免簽 ,駐渝外國領館數達到10個。

六、體制機制不斷創新。一是推動開放平臺協同發展,出臺全市開放平臺協同發展規劃和協同發展方案,著力促進功能定位、政策要素、產業發展、信息物流、平臺聯動和工作機制等六大協同。二是推動自貿試驗區和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一體化發展,從目標定位、政策創新、產業發展、輻射帶動、風險防控、工作機制等方面一體規劃、統籌推進。三是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進口商品分銷體系建設,打通內外貿融合硬件通道,盤活內外貿資源,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示范平臺。四是構建多式聯運體系。組建瞭 1+1 輕、重資產平臺公司,實現水、公、鐵、空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連接。五是探索陸上貿易規則體系。推動 鐵路運單+動產質押貸款 鐵路運單+倉單質押貸款 等融資創新,籌備建立物流金融平臺,積極探索基於陸上運輸、多式聯運的融資規則體系。

下一步,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和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 兩點 定位、 兩地 兩高 目標賦予重慶改革發展、擴大開放的重要戰略機遇,認真執行市委五屆三次全委會決定,以 一帶一路 建設為重點,堅持 引進來 和 走出去 並重,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全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一是全力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深入推進開放通道拓展、開放平臺提升、開放口岸完善、開放主體培育、開放環境優化五大行動。二是全面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堅持 政策 項目 雙輪驅動,加快推進政策復制創新,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三是高標準實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推動一批標志性項目落地,更好地發揮運營中心作用和集聚輻射功能。四是加快推動外貿結構優化。積極培育以質量、技術、品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做強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做大做強總部貿易和轉口貿易。五是努力做大服務貿易規模。深化兩江新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發揮服務外包示范區和服務貿易特色產業園的平臺載體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服務貿易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yshashevcc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